| RSS订阅 图片
 
 
图标  当前位置: 首页 » 留学资讯 » 留学新闻 » 正文

日本留学:日本民间避谈政治 对中国人很友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21  浏览次数:333

留学日本半年多,没有让孟冬感受到中日关系带来的压力,但最近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逐渐紧张的中日局势还是让他察觉到了些许变化。再过十来天学校就要放春假,孟冬原本想带好友川口到中国感受下“春节”,但一直兴致勃勃的川口现在却选择了留在日本
  日本民间避谈政治

在日本千叶留学的北京人孟冬最近过得有点“累”,不仅每天要上课,还要抽出时间来和母亲在网上视频聊天。

“这些天妈妈每天都必须跟我视频,还催我快点回来。”孟冬笑着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以前母亲一个星期会和自己视频两次,现在频率明显增加的原因他非常清楚,“因为中日关系太紧张了嘛。”

发端于2012年的钓鱼岛事件还未平息,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又不顾各方反对悍然参拜靖国神社,一系列事件让中日关系变得日益紧张起来,也令孟冬的母亲担心起刚到日本念书半年的儿子。

不久前,英国广播公司曾发文称,在中日政治关系日趋恶化的情况下,有一个群体却一直被人忽视,那就是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据统计,目前在日本的中国人有近80万人,虽然仅占日本总人口比例的0.6%,但依然是个庞大的群体。

中日同学间的“禁区”

那么,他们在日本的工作、学习、生活,是否受到了中日政治风波的影响?

“嘿!我又赢了!”孟冬将手上的象棋子“车”高高举过头顶,然后重重落下吃掉了对方的“将”,坐在棋盘另一端的“对手”是他的同学兼好友,日本人川口。

3:0的比分,孟冬赢得了和川口的“象棋大战”,收拾好棋盘,接下来要进行的将是孟冬不太擅长的“日本将棋”大战……

孟冬和川口都是日本千叶大学的研究生,同为“棋迷”的他们很快因兴趣聚在了一起,并经常在学校一起相互切磋棋艺。

能和日本同学迅速打成一片,这是孟冬初来日本时没有想到的。

因为早在2013年年初准备到日本念书时,中日关系就已经因为钓鱼岛争端等问题变得异常紧张,虽然家里人曾极力反对,但学习汽车工程专业的孟冬还是为了今后的梦想说服家人选择到日本学习深造。

不过,临行前,妈妈的那句“千万注意安全,尤其别跟他们谈政治”的叮嘱也让孟冬多少有点犯嘀咕,中日关系究竟会不会影响到我在日本的学习和生活?

如今的孟冬已经在日本学习生活了大半年,他觉得当初自己和家人的担忧有些“多虑”了,“其实中日关系并未给我带来什么影响,起码就我个人看,日本的普通民众不太关心政治,对中国人是很友好的”。

刚到日本时一次简单的问路经历就让孟冬对日本人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2013年6月的一个早晨,孟冬要去千叶县附近的一家广场找一个中国朋友,由于不识路他拦下了一名日本中学生问路。在得知孟冬是刚到日本的中国人后,这名学生便直接拉着孟冬亲自将他送到了目的地,然后自己再跑回去上学。只是一件小事,却让身处异国的孟冬很是感动。

孟冬现在所在的千叶大学研究室共有31名学生,除6名中国人和1名德国人外,其余均为日本人。年轻人比较容易打成一片,一些热门的游戏、动漫,很快就让几名中国学生和日本同学相互熟悉,没课时他们也常聚在一起喝酒、K歌,至于日趋紧张的中日关系,孟冬将它形容为一个“禁区”,“中国学生不提,日本同学也从不聊”。

在孟冬来到日本后,唯一一个和他主动聊过中日话题的就是他研究室的老师奥山,“老师的父亲曾是日本开拓团的一名成员,中日战争时被当作日本‘农业移民’送往东北,后来战争结束后,被中国送了回来”。孟冬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奥山老师一直对中国心存感激,他还曾以个人名义就日本侵华历史向中国学生道过歉。

“我看重的是人员能力,才不关心国籍什么的。”在孟冬刚进研究室的时候,奥山老师就明确了自己的态度,学习中他也经常对几名中国学生竖起大拇指,并称赞“中国学生都很有上进心,很认真,值得日本学生学习”。

留学日本半年多,没有让孟冬感受到中日关系带来的压力,但最近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逐渐紧张的中日局势还是让他察觉到了些许变化。

再过十来天学校就要放春假,孟冬原本想带好友川口到中国感受下“春节”,但一直兴致勃勃的川口现在却选择了留在日本。

“他推脱是家里有事,虽然我们没聊过这些事,但我觉得还是跟中日关系有关。”孟冬笑着说,其实川口不去,自己也算松了口气,因为母亲并不愿意自己将日本同学带回家,她会觉得有些别扭。

日本民间避谈政治

和孟冬一样,高松也是一名留学生,目前就读于早稻田大学,2011年就来到日本的他已经在这里“摸爬滚打”了两年多,逐渐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圈中除了自己的中国同胞,也有不少日本朋友。

谈到最初来日本,高松笑言并不是自己的选择,而且心中还带着些许“反日”心理,觉得日本人不肯正视侵华历史,他在离开国内时还和家人开玩笑说要过去和日本人“搬杠”,“教育教育”他们。

不过来到日本后,高松才发现根本没有机会让他去“搬杠”。在学校,不管老师还是同学都不会聊起中日关系的话题,讲课中偶尔涉及到中日关系的话题,老师也会强调,“这是国家之间的事,跟咱们没有关系”。

在生活中高松更是发现,个人收入、物价和生活,是日本民众关注和热衷讨论的话题,政治几乎无人提及。

无论是2012年的钓鱼岛事件,还是此次安倍参拜靖国神社,高松只是在和几位中国同学的私人聚会上简单聊过,在和日本朋友一起的时候,这些事从未被公开提起过。

高松记得有一次一个日本朋友到他位于大久保的出租屋里做客,正巧新闻中在播放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新闻,两人都安静地认真坐在地上看完了新闻。高松原以为“寂静”过后他们之间将爆发一次激烈的争辩,谁知日本朋友在看完后就当作没看过一样,继续谈论其他话题,尴尬的局面就此化解。

“其实他们并不是在刻意回避。”一位在日本生活多年的朋友曾给高松解释过,“日本民众之所以不聊政治,是觉得政治离自己的生活较远,是国家层面的问题,即使民众谈论也不会起到太大作用。”

有一次高松和他的日本朋友吉田到居酒屋(日本传统的小酒馆)喝酒,闲聊中吉田也曾向高松透露,在日本民间,谈政治被认为是一项“不雅”的话题,因为支持哪个政党、对政治有什么看法是极个人的事情,不需要在外人面前阐述,而且聊政治容易产生矛盾,使谈话氛围紧张,所以政治只是个人的东西,真正爱对外鼓吹的只是那些右翼分子。

平时高松常和一些日本朋友吃饭喝酒,但他却感觉日本人比较自我封闭,不大愿与外人“交心”,虽然日本人礼节性很好,表面上对谁都客客气气,礼貌有加,但其实他们的内心真实想法,外人很难摸透,“就像中日关系,他们心中肯定也有想法,只是不会拿出来说而已”。

交友容易交心难

不谈政治就避免了很多尴尬,高松笑言这样挺好,能抛开“民族情绪”更好地在日本学习交流。

1.83米的高松是个运动型男,尤其喜欢爬山,来到日本不久他就加入了一个民间登山社团,社团中约有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其余大部分为日本人,一次登山中偶发的小事令高松深有感触。

11月是日本观赏红叶的好时节,2012年11月底,高松和7名社员去爬东京有名的高尾山,赏红叶。行进途中队里一名叫内藤的社员,不小心将手中的登山杖扫进了路旁的树丛中,并将不少断树枝和树叶带到了大路上,零乱地散了一地。虽然公园里有清洁工会进行打扫,但加藤仍停住脚步,弯腰将这些断枝树叶一一捡起,抱着放进垃圾箱里。

“日本人的环保意识很强,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平时去公园绝不会去践踏草坪;路上见到脏东西即便不是自己扔的,大多数人也会直接捡起来,找垃圾箱扔掉。”高松说,这些品质让中国留学生深受影响。

而中国留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也一直是日本学生学习的榜样。高松告诉记者,在日本学习语言是一大难关,日语是越学越难,到后期各类动词、语法的变化非常难懂,所以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有一个习惯,就是随身携带小本,在平时生活中随时记录、学习。

“日本朋友常称赞我们中国学生学习刻苦。”高松笑着说,“在学校不少日本学生也会向中国学生借笔记,因为知道咱们学习认真,笔记记得全。”

在学习交流中,两国学生也在建立着友谊。高松所在的大久保是有名的亚洲华人聚集区,平时偶尔会有一些日本右翼分子开着改装后的车到附近游行宣传“回归传统”、“排外主义”,而在钓鱼岛事件升级后的2012年9月,日本右翼组织在大久保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活动,甚至包围了一些当地的中国人和中国店铺。

此番游行规模很大,当时到场的右翼人员达上千人,高松当时呆在家里没有出去,他没想到此时会接到日本朋友池也的电话,现在高松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池也并不算多的叮嘱:“你那边有游行,别出去了,注意安全,有事打电话。”虽然只是非常简单的几句话,却体现了朋友间的友谊,也让高松感受到了不同于家人关心般的温暖。

然而让高松有些遗憾的是,虽然可以和日本人成为朋友,却难以再往更深一层发展,2013年他曾与日本姑娘星野谈了一个多月的“短暂恋爱”,最终因为文化差异等原因选择了分手。

高松告诉记者,和热情好客的中国人不同,日本人在和人交往时因为过于重视原则,会显得相对冷淡。比如高松去给星野送东西,不但事先要多次电话跟她确认,而且到了门口,她也只会出来把东西接走,并表示感谢,而不会热情地邀请你去家里坐坐。

“这其实只是日本人重视个人私密空间的一种表现,但会让人感觉两人很生分。”高松坦言,除了文化上的差异,来自家人的压力更大。

“不准交日本女朋友。”这是早在高松刚到日本时家人就下的“禁令”,父母送他去日本学习,却无法接受他带回一个日本媳妇。最近在新闻中看到中日关系不断恶化的消息,也让高松偷偷地捏了把汗,“如果真交成了这个日本女友,还真不好跟家人交代!”

“中日家庭”的烦恼

其实生活中的“中日组合”并非没有,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家住日本大阪的魏薇就刚和她的日本老公从外面玩回来,每周末她俩都要一块出去游玩购物,“我们的感情非常好。”魏薇说。

2006年在日本读完大学的魏薇留在了一家日本销售公司任职,虽然单位同事大多是日本人,但国籍的不同并未让她感受到待遇上有何差异,她的丈夫冈田就是同事帮忙介绍的。

谈起最初和冈田谈恋爱,魏薇也坦言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日本人的不善于表达,让她摸不清男方父母的心理;而自己家人对日本人的心存芥蒂,也让她直到两人相恋1年多之后,才敢向家人坦白。

这段婚姻最终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可,两人于2011年11月走入了婚姻的殿堂,此后魏薇多次带自己的日本老公回国和家人相聚,举止得体的冈田也得到了家人的接受。尽管如此,中日关系的每一次变化,还是会令魏薇的家人比较担心。

“钓鱼岛闹得很凶那会儿,我妈常打电话过来问我俩的情况,还劝我不行就先回中国,最近电话也挺频繁。”不过魏薇告诉记者,政治上的问题几乎不会影响到这个家庭的正常生活,“政治是政治,生活是生活。”

话虽如此,此前这个中日家庭也曾受到过政治的“冲击”。2012年八九月份,由于中日钓鱼岛矛盾不断激化,部分中国人采取了砸日本车等行为来宣泄情绪,魏薇和冈田在日本也看到了这一消息,当时冈田无意间的一句“你在日本多好,不会有人因为国家矛盾伤害你;日本人在中国就不行了”的话,却让魏薇心里很不是滋味。

虽然她也觉得砸车这种极端行为并不可取,但为了自己的国家她还是和老公争辩起来。“当时我跟他说中国只是个别人会做这种极端的事情,大部分中国人是很理性的,我还搬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反华游行等。”魏薇回忆,虽然那次两人没有发生激烈的争吵,却也闹得很不愉快。事后两人都进行了反省,并约定今后在家里少聊政治话题,就算讨论,也不准对他国进行攻击。

最近的新闻中,中日关系又成为热点话题,也让这个家庭免不了要谈论这一话题。魏薇就向记者透露,多数日本民众其实并不喜欢日本右翼分子,认为他们太过偏激,像此次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做法,冈田就很不认同,他觉得作为一个国家的首相,去参拜有争议的靖国神社,进而引起别国的不满,挑起矛盾,是不应该的。“安倍的行为并不能代表日本人的真实想法。”这是冈田的一句原话。

采访的最后魏薇告诉记者,虽然在日本的生活没有受到多少政治方面的影响,但她还是特别希望中日问题能够尽快处理好,使两国关系逐步走上缓和,“因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都有我的家人,我的朋友”。
 







 
 
[ 留学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详情请进在线日语学习
在线日语学习培训 中日网-日本留学网已经正式开始网上日语视频教学。 学习对象:有着强烈日本留学意愿,日语零基础或有初步基础的初、高中、大学本科学生及其他日语学习者。 学习方式:网上一对一、一对二日语视频教... 更多>>
 
 
推荐图文
工学院大学附属高中2018届中国留学生入学考试通知
 
 
推荐留学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进入手机版 手机版
©2008-2018 日本留学网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9000104号-8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194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留学微博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