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日下午,上野公园的露天舞台举行第15届春季“大家唱”活动,来自日本全国的1000多名“大家唱”爱好者齐聚一堂,引吭高歌,演唱了日本民歌、反战歌曲、童谣、俄罗斯民歌、中国民歌等经典曲目。
活动是由位于东京新宿的称为“灯”的大家唱茶馆主办的。从孩子到老人,场内座无虚席,入场券早就预售一空。除了台上领唱的歌手外,台下的观众也一起演唱,不少观众还站立起来手舞足蹈,为演出助兴。
在演唱中国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日文名《草原情歌》)时,领唱歌手用中文演唱了第一段,随后全场观众高声合唱,将气氛推向高潮。
“大家唱”活动起源于东京的“大家唱”茶馆,这是一种全体客人可以一起唱歌的茶馆。1955年前后开始在东京等城市流行。在领唱者带领下,店内所有客人一起歌唱。伴奏主要是钢琴和手风琴,在大的茶馆里还有专业乐队。歌曲主要是俄罗斯民谣、童谣、劳动歌曲、反战歌曲等。有的茶馆会编撰自己的歌曲供客人使用。
关于“大家唱”茶馆兴起的缘由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1950年左右,东京新宿的餐馆在店内播放俄罗斯民谣的时候,客人自发一起哼唱起来,气氛非常热烈,由此发展出了“大家唱”茶馆。还有说法认为,当时上演的苏联电影中有同样的场景产生了影响,带动了“大家唱”茶馆的出现。
1955年,东京新宿开办了“喀秋莎”、“灯”等“大家唱”茶馆。此后,东京接连出现这种类型的茶馆。由于劳工运动和学生运动高涨,这种让人们产生团结感的茶馆人气飙升,茶馆内每天人头攒动,最兴盛的时候日本全国有超过100家这种茶馆,还有一些专业歌手到茶馆领唱。
“大家唱”茶馆还成为音乐领域的社会运动“大家唱运动”的基地,也成了到东京工作的单身青年抚慰孤寂心灵的场所。
1965年后,随着“大家唱运动”的退潮,大家唱茶馆也开始衰退。上世纪70年代后半期,随着卡拉OK的出现,满足了“在大家面前演唱”的需求,客人也被大量分流。“大家唱”茶馆衰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客人主要是来唱歌,消费比较少。
不过,位于新宿的“灯”一直在开办着,继续开展着自己的音乐文化运动,成为爱好者的基地,并且主办全国性的“大家唱”活动。